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时政要闻
清风入巷惠民生——西宁市城东区纪委监委护航百姓幸福生活
浏览:1次 时间:2025-08-14 来源:和谐东区

一张红白事宴席菜单,折射治理大智慧;一笔旅游市场退款,映照监督硬手腕;一笔直达的生育津贴,传递服务加速度;一片老城区的焕新颜,书写安居大文章。西宁市城东区纪委监委以民生小事为切入点,让监督执纪转化为群众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

移风易俗:卸下“人情债”重担

“以前村里办个事,借钱撑面子,酒席动辄三四十桌,烟酒都是高档的,剩菜倒掉看着都心疼。”团结村老党员马忠福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城东区纪委监委推动的移风易俗改革让这一现象得到根本改变。团结村率先实施“移风易俗三项改革”:推出“大锅饭待客”模式,将宴席成本控制在每桌200元以内;建立“三限”制度,限制规模、时间和礼金;村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执行。

在区纪委监委的持续督导下,2024年全村红白事平均支出从5万元降至1.5万元,累计为村民节约资金逾10万元。更可喜的是,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兴起,全区已为36户践行生态安葬的家庭发放补贴9.03万元。

旅游监管:守护城市“金名片”

“导游硬拉着进店,不买东西就给脸色看!”游客张女士的遭遇引起了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城东区纪委监委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采用“室组地”联动监督和“纪委监督+行业监管”双轮驱动模式,对旅游市场开展高频次检查。

通过构建“群众举报+网民投诉+行业自查”的问题线索收集网,截至6月底,已受理涉旅投诉720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约25万元。同时,对投诉量居前十的旅行社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组织专项培训约谈会7场,覆盖近500家涉旅企业。

“游客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监督的发力点。”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挖旅游市场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守护好西宁旅游的金字招牌。

医保改革:跑出惠民“加速度”

“真没想到,生孩子的津贴这么快就到账了!”企业女职工李娟的惊喜,源于城东区纪委监委推动的医保服务改革。

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医保局建立智能监控机制,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追回违规金额高达144.90万元。

在强化监管守住底线的同时,区纪委监委同步推动服务流程再造。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育津贴发放环节多、周期长问题,他们督促区医保局刀刃向内,推动实现生育津贴由“企业中转”向“个人直享”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模式变革带来的是效率的飞跃——发放周期从以往普遍的1个月以上,压缩至惊人的7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已有148名像李娟一样的企业参保女职工,直接收到区医保局拨付的生育津贴,总额达412.27万元。

老城改造:书写安居“新篇章”

在城东区纪委监委的监督保障下,老城更新跑出加速度:23个老旧小区、2842套住房完成升级改造;4092套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预计9月全面竣工;百年老街下南关重焕生机,成为网红打卡地。

针对“雨天看海”问题,区纪委监委推动25条道路老旧管网改造,完成后区域排水防涝能力将提升300%。同时,通过培育“红色物业”示范点,整治物业问题3453起,物业纠纷投诉量下降10%。

从移风易俗到旅游监管,从医保改革到老城改造,西宁市城东区纪委监委以清风般的监督执纪,在细微处发力,在关键点落子,将“为民”二字书写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行动中,让老城区焕发出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