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时政要闻
城东区探索多维救助模式 为困难群众幸福“升温加码”
浏览:1次 时间:2025-08-19 来源:和谐东区

今年来,城东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目标,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精准服务”的多维救助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全方位提升民生保障质效,切实让救助工作更有精度、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协同救助合力。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通过“联盟聚力、党员发力、机制蓄力”,在层层深入、持续供给中构建“精准滴灌+多元协同”的救助路径。一是关怀直达暖民心。城东区委、城东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怀,于“两节”等关键节点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走访慰问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100户,倾听诉求,精准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资源联建惠民生。以“大爱城东·救助同行”党建联盟为核心枢纽,城东区民政局联动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区卫生健康局等成员单位,精心策划并开展“寒冬送暖·情满童心”等主题活动10场,累计惠及困难家庭儿童及老年人30余人,通过整合辖区部门资源,形成“资源联享、帮扶联办”的多元化救助合力。三是志愿服务纾民困。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 机制,80余个党支部累计实现健康义诊、就业帮扶等600余个微心愿。同步组建40余支“红色救助志愿服务队”,主动排查5000余户家庭,完成帮办代办事项100余件,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救助时效和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多维救助内涵。紧扣西宁市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要求,精心制定并实施《“青情汇救·大爱城东”困难群众救助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救助服务从单一物质保障向综合能力提升转型,全力塑造城东区特色救助品牌。一是扩容服务范围。积极争取区级专项资金,聚焦低保家庭未成年人群体,精准提供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关爱、能力提升等5大类23项精细化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惠及困难群众1300余人(次),进一步延伸救助服务触角。二是提升服务效能。制定“五彩儿童服务清单”(清洁蓝、健康绿、阳光橙、活力黄、爱心红),每月根据需求,量身开展健康体检、户外研学、心理关怀、文化体验等主题活动15次,实现素质培养与情感关怀双提升。三是实行闭环管理。严格推行“精准采集需求、严格审核订单、定期跟踪回访、及时征集意见”的闭环式服务管理流程,有效实现政府服务提前到、社会服务及时到、个性服务马上到,目前已完成对4-7月期间接受服务的993人(次)的全面回访工作,群众满意度高达99%,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汇聚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共助格局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救助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一池春水”。一是需求对接“精准化”。聚焦孤困儿童、困难老人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通过夏都公益、青海玖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提供差异化服务。如,夏都公益组织15名孤困儿童参与研学活动,青海玖月慈善协会为200余名60岁以上贫困老人发放慰问品并开展心理慰藉活动10余次,德瑞拉公益救助中心为辖区30名残疾人和重点监测对象发放生活必需品,积极培育社会共治的“慈善生态”。二是资源链接“多元化”。联动社工站、志愿者及社会组织,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机制,大力调动西宁市方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西宁市宜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城东区仆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城北区春和景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积极性,累计组织40余名志愿者为55户困难群众提供陪护、清洁等多元服务,为救助服务注入社会活力。三是服务组合“多样化”。积极探索困难群众救助多样渠道,提升救助精准度和覆盖面,联合青海省汇鑫食品有限公司、青海忠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文在线阅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开展困难群众慰问帮扶活动5场(次),为65户困难群众发放慰问资金1.3万元,为辖区困难家庭学生捐赠1000册图书;通过下南关烟火巷、新千夜市、火车站商圈等为200余户低收入群体提供经营摊位,全力推进救助服务组合化、多元化。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