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城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推动辖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围绕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了一批集就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城·共富工坊”,广泛深度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经济互嵌强化认同。坚持双向发力,以街道社区为主体,架桥推动“睦邻服务+抱团合作”,不断扩大双向共赢的“朋友圈”,让全区受益群众在经济活动中互嵌共融,通过试点建立“三库”(工匠资源库、产品资源库、合作伙伴库),寻找市场伙伴共同打造“社区家政服务融合店”,积极申报省、市十五分钟生活圈示范店,在实现就业带动的同时兼容制定邻里互助为民服务公益事项清单,探索形成公益+低偿嫁接市场化资源的“街道—社区—企业”联动合作新模式,全面促进辖区各族群众在经济互嵌中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交融增进团结。“东城·非遗共富工坊”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阵地,广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举办“沐暖阳·围炉煮茶”“登梦中雪山·观大湖胜景”青海冬季旅游网络名人行、忆苦思甜、老物件写生、掐丝唐卡手工体验、非遗剪纸、书写春联派送等活动10余场,近千人参加,在文化交融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设置供销社和马爷爷回忆铺,用老物件、老照片等还原20世纪70、80年代生活场景,打造美食、怀旧拍照打卡墙,与非遗展示、体验融合,通过系列展览、旅拍体验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多元共治激发活力。结合工坊工作,在全区35个社区全覆盖成立“石榴籽邻里互助会”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作用,有效传递“共富工坊”的就业信息和暖心帮扶服务。不断拓展“东城·共富工坊”保障民生功能,结合微心愿“四级分办”等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现解决各民族群众困难的基础上,“东城·共富工坊”平台运行成果已经作用在12345事项办理、居民自治、群防群治及信访事项稳控等实践工作当中,输出的“共富工匠”成为多元共治的“主人翁”,截至目前,主动帮助街道社区发现、解决安全生产、治安维稳、矛盾调解等问题100余条,有力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东城·共富工坊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创新构建“产业共兴、文化共融、家园共建”的发展模式,通过开展技能互助、文化交流,积极挖掘、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认同为基石,进一步凝聚起各族群众携手共进的强大合力,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