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城东区教育局:以教具为支点赋能学前教育新生态
浏览:61次 时间:2025-04-25 来源:和谐东区

告别“制作比拼”,转型“价值深耕”。近日,城东区教育局举办“巧投材料,趣玩游戏”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评比活动,以新理念引领教师从单一的教具制作比拼,转向对教具教育价值的深度挖掘,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比手艺”到“比理念”。此次活动突破以往自制教具评比侧重工艺精细度的传统,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纲领,聚焦“游戏化课程”核心理念,引导教师从幼儿认知规律和兴趣需求出发,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查阅资料,开展教研,将教育目标融入教具设计,从而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教师们不再仅仅追求教具的精美,而是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使教具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媒介。《山宗水源,大美青海》融入地理与民族文化,《十二生肖百宝箱》融合传统文化与知识,《太空创想号》激发科学探索,《能源幻梦智慧绮谭》传递环保理念,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还生动体现了“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思想,充分彰显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为幼儿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从“闭门造车”到“开放共研”。城东区教育局整合资源,邀请兄弟区县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多元评委团队,构建开放共享的学期教研生态。评委团以专业的视角和前瞻性的理念,从教具的教育价值、创新性、安全性等多个维度对每件教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他们建议教师不仅应关注教具的实际应用,更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评委们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分享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将教具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活动现场,教师们围绕玩教具的设计思路展开了深度探讨,并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现场气氛热烈。这种开放共研的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推动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为城东区的学前教育注入新活力。

从“一次评比”到“长效赋能”。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大背景下,城东区教育局深刻意识到,传统的教具评比模式已难以持续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因此,建立一套长效赋能机制势在必行,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城东区教育局积极探索,以学前教育联盟教研活动为切入点,将评比活动与教研工作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一个集“评比展示、交流研讨、资源共享、成果应用”于一体的学前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定期举办教具创新大赛、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和交流思想的平台,持续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与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优质教具资源共享平台,将优秀作品分类整理形成数字化资源库,方便教师随时调用与二次开发,实现教具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