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城东区卫生健康局聚焦医德医风建设,始终以“暖心服务”为底色,通过常态化开展医德考评、畅通患者反馈渠道、树立先进典型等举措筑牢行业风气根基,不断提升服务精度、温度和专业度,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放心医院”,让清风正气在基层医疗阵地持续充盈。 东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永远记得,那天在辖区康养中心为60多位老人体检的场景。张奶奶腿脚不便,团队成员就推着B超机到床边;刘爷爷听力衰退,护士便俯在他耳边,一字一句解释检查项目。从血压测量到心电图监测,从抽血化验到健康问询,白大褂被汗水浸透又被体温焐干,没有人喊过一声累。
养老机构的张院长握着家庭医生的手,将一面写着“关爱老人健康 免费体检暖人心”的锦旗递过去。这面锦旗背后,是基层医护人员用脚步缩短服务距离的坚守——每月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群体体检、每周电话回访慢性病患者、随时响应独居老人的健康需求,他们把诊室 “搬" 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一面锦旗,一份 “全程陪伴” 的细心
肖医生的办公桌上方,“心怀苍生 医者仁心" 八个金字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面来自彭奶奶的锦旗,藏着一段温暖的故事:彭奶奶因腿脚不便,独自办理残疾证评定手续犯了难,肖医生听说后,特意调班陪她跑部门、填表格、做检查。从搀扶着上台阶时的小心翼翼,到协调科室检查时的耐心沟通,大半天的忙碌让彭奶奶终于拿到了证件,老人拉着他的手红了眼眶:“孩子,真是麻烦你了。” 一面锦旗,一份 “生死时速”的决心
急诊室的白墙上,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格外醒目,它记录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5分钟。那天,一位患者在门诊突然倒地、意识全无,护士一个箭步冲过去,跪地、按压、吹气,标准的心肺复苏动作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医生们推着抢救车、提着除颤仪迅速到位,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实施电除颤……当监护仪上平直的曲线终于出现波动时,整个急诊室的人都松了口气。后来康复的患者握着护士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面锦旗,一份“72小时守护”的恒心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这是心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背后是东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团队连续72小时的坚守。一位老年患者就诊时呼吸急促、情况危急。中心立刻联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启动远程会诊,这边的医护人员则实行“半小时床头监测制”:护士连续三天几乎没合眼,每半小时就走进病房,测血压、听心率、记尿量,密密麻麻的监测数据记满了本子。当患者终于脱离危险,大家紧绷的神经才松了下来。 这四面锦旗,像四颗滚烫的心,跳动在城东区的基层医疗阵地;又像四面镜子,映照着东区卫健人 “以患者为中心” 的初心。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行动温暖着人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者的温暖,其实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