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学党史凝心聚力为民谋福 多举措强推经济社会发展
浏览:3518次 时间:2021-05-27 来源: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的强大“引擎”,城东区从社会发展角度入手,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民生实事注入最强音、为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建联盟、聚合力,党建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领域职能单位互融共促、齐抓党建的倍增效应,由区发改局党支部牵头,联合区直机关工委、区委“两新”工委、区工商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税务局、区统计局、区审计局党组织成立了“经济领域党建联盟”,通过“重温百年党史 书香浸润初心”红色读书会为联盟成立做好“热身运动”,各成员单位以学习党史为引,以联学联建为基,以激励奋进为旨,通过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促,作风纪律联抓的“六联”行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以政银企对接、企业家座谈、招商引资联合会、惠企绿色直通车等形式及载体,增强经济领域各部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夯基续力。

       建机制,提效率,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城东区围绕中央、省、市、区“两会”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力以赴抓开工、赶进度、促落实,探索建立了“一引两清三通四责”项目管理工作机制,今年争取中央、省、市债券资金3.26亿元,组织开展了3次多模块工作培训,并对新建44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逐项建立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倒排节点,全力加快项目进度,同时以县级领导干部包保服务重点项目为契机,多方联动,压实责任,为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梗阻问题打了一剂“强心针”。为全力推进“审批破冰”工程,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通过“青海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动态监测、全程参与重点项目可研评审、招投标、项目验收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在我区办理社会性投资项目备案均能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搭平台,建桥梁,惠企助企纾难解困。实施县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工作,通过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包保、N个责任单位跟进、一类问题统筹协调”的包保模式,在“第一现场”为企业提供了零距离的贴心服务。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微信公众号平台增设了“惠企服务”特色板块,以此为窗口面向东区企业及时发布大政方针解析、重点行业交流、项目资金申报等成长“养料”,也以此为桥梁及时收集、反馈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诉求,打通联系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协调区发改局积极对接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入驻城东区创新创业大厦,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教育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全行业各领域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实施城东区电商发展服务中心建设,预计于今年6月建成,届时将为辖区企业提供电商平台嫁接、产品营销推广、数据管理分析等专业服务,助力企业抢抓电商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

       保主体,育潜力,促消费活动有热度。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在稳定传统消费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升级消费,举办“东城四季购”线上促消费活动,依托青海网大V网域流量,利用引流头条及多维度线上平台以及微信社交体系,对全区全行业各领域的优质商圈、商家、商品进行免费定制策划及包装推广。目前,已发布的28期推文在市民的朋友圈中带起了一定的“热潮”,为商家积攒了不少“人气”。同时,向辖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放促消费资金共计33万元,并积极策划“双节”促消费、“双品”网购节等专题活动,带动了群众消费积极性,为区域消费市场回暖按下了“加速键”。

系民心,强监督,保供稳价有实招。为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反映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城东区在对全区平价蔬菜店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指派相关部门建立蔬菜平价商店考核管理办法,精细化开展平价蔬菜店运营量化考核,对平价措施执行不力的菜店及时撤牌,并按照辐射半径、店面规模,在全区38家平价蔬菜店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合理新增设置新店,确保大部分群众能在家门口买到平价菜。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党员作用,组建“菜篮子”义务监督员队伍,对全区各大商超、市场、蔬菜平价店保供稳价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构建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从端口有效预防和控制市场异常波动,切实稳定市场供应,提稳了群众的“菜篮子”,兜牢了民生“保障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东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群众“急难愁盼”的呼声,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用心用情用力为辖区群众谋福祉。下一步,全区党员干部将继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营养、振奋精神,持续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结合主责主业,办好大事,做好实事,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