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拖欠工资已半年了,我该怎么维权?”“我把房子租给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把我的房子破坏得一塌糊涂还不赔偿,我该怎么办呀?”“家里人出了交通事故,索赔无果,我想走法律途径,该准备什么材料?”3月2日,记者跟随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个人)事迹主题宣传报道组走进西宁市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看到带着疑问和诉求的群众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近年来,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政府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聚力打造具有城东区特色的实体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自2021年10月15日,西宁市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运行以来,有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便捷高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3件,调解率为100%,成功率100%。调解中心接到群众来信来访共43件,195人(次),信访受理106件,办结率100%。切实做到了“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21年12月29日,10多名来访者走进城东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他们中的代表称:“因青海某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征地拆迁,之前这家公司给我们355户发放了拆迁费,我们都在外租房过渡。可是这段时间过渡费也迟迟不发,多次与青海某房地产公司协商,双方争执不下,请帮我们落实解决。”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前台工作人员受理投诉后,立即联系案件涉及的相关部门,及时成立调解事项专班,对此事开展调查了解。
经查,2021年年初,青海某房地产公司承诺,每日发放3户至5户超期过渡费,但从2021年10月开始,青海某房地产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停止发放过渡费。到群众投诉时,征收范围内涉及的355户住户中已有267户住户过渡期已到期,所欠过渡费约377.76万元。
了解情况后,由城东区司法局、区信访局牵头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青海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与拆迁住户代表就住户超期过渡费发放问题召开讨论会。会上,青海某房地产公司提出,拖欠的超期过渡费能否先行从公司其他项目保证金中支付。经与各单位协商,鉴于超期过渡费发放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极易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经研究决定,从青海某房地产公司缴纳的项目保证金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发放超期过渡费。最终,双方对此调解结果达成和解意见。此次讨论会不但解决了355户拆迁户过渡费,还一并解决了青海某房地产公司拖欠员工工资1020万元。
“自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全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举措,将人民调解和法治宣传有机结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困难诉求。”城东区司法局副局长向宁胜对记者说。
在为来访群众“开药方”时,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重视对症下药、根治心病。“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区级统筹主导、中心赋能提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思路,通过全区域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功能集成、全链条解决,实现“多中心”变“一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一揽子”社会治理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推动社会治理从“事后救火”向“超前防火”转变。
一直以来,城东区韵家口镇某村村民都某四处上访,希望给予丈夫、子女享受某村村民待遇。
今年2月17日,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将办公地点搬到韵家口镇某村村委会,召开关于都某要求丈夫、子女享受某村村民待遇问题的座谈会,重点听取都某合理诉求。韵家口镇主要领导参会,为了能化解心结,向宁胜特邀城东区人民法院法官华谦、城东区司法局东关大街法律服务所律师及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冶云参加会议。
针对都某反映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就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问题,都某是否是出嫁女的身份问题作了解答。对都某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予以支持与肯定。对不合理诉求予以明确答复。
最终,认定都某符合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条件,享受某村村民待遇,其丈夫、子女并不符合界定条件,不能享受某村村民待遇。会后,都某心服口服,表示不再上访。
听闻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能急人所急、为民解忧,群众“慕名而来”。简便、高效的办理体验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助推诉源治理驶入快车道。
“我们在工作中摸索经验,通过访调、诉调、警调等多调对接,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模式,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形成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大合力’。推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向宁胜说。
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初见效果,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落地有声,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的困难问题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