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些场景温暖人心。疫情笼罩之下,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并未沉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医生、护士、警察、党员干部或者志愿者,他们是丈夫、妻子、父母亦或是子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战“疫情”,夜以继日守“疫线”,用一颗颗滚烫的心去勇敢、去奉献、去希望,每天上演着“人世间”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向我们诉说着只要齐心协力,人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疫情严重之时,这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我们懂得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精神,那句捐赠物资上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让我们大江南北的儿女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韵家口镇纺织社区天源小区里的三位“姐妹花”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马小婷和马小燕是双胞胎姐妹,而马小蕊是她们叔父家中的女儿,三位回族姐妹花同出生于2002年,分别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及安徽财经大学。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对于这三位芳华少女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自6月初起至今,她们从各自校园回到天源小区就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不懈地在天源小区和海亮大都汇小区争当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志愿者。马小婷在自己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中写到:“四五月份,我在外求学时,我的家乡就出现了疫情,最初的我以为青海还会向以前一样,很快渡过难关,可是,恰恰相反,上一轮疫情持续了两个月,那时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我暗自下定决心,若回到家乡,我定去做志愿者。回宁后,隔离一结束,就开始了我的志愿者生活。消杀环境、维持秩序、查验行程码等工作,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每一次的抗疫胜利都是大家的点滴付出取得的。当遇到不会操作的爷爷奶奶,我会耐心讲解,偶尔也会遇到不太配合的叔叔阿姨,也会感到累,也会怀疑自己是在多管闲事。可是志愿者的初衷就是要服务大家,所以每当有这个想法时,那些跟我致谢的声音就会在我脑海回荡。”认真踏实的她好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错过每一个前来核酸采样的居民,行程码、健康码都会一一落实查验。马小燕是三位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奉献志愿时间最久的一个,她深知“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国有所需,我必前行”这句话的深远意义。她初来做志愿者的时候和点位组长讲道,“我们的父母特别支持我和妹妹做志愿者,他们常常跟我们说,不要考虑做这件事会给你带来什么,而要看这件事值不值得你去做,当然,争做疫情志愿者是我见证这场历史最好的证据啊,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她七点准时开始自己的点位工作,“你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请您戴好口罩”“你好,你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她工作期间说的最多的几句话。
“来!来!来!各位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大家配合一下,保持两米线距离,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呀!”核酸检测工作开启后,马小蕊便开始“吆喝”起来了,她来来回回行走在采样队伍旁,她眼里距离就是安全的保险。“当我还未回到家乡时,我从网络上看到了家乡的许多英雄为了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前赴后继、无私奉献,这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深刻体会到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的筑立,依靠的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而是疫情防控人员和志愿者们每天无怨无悔、持之以恒的实干!”这段话是出现在小蕊手机便签的。青衿之志,唯有报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即使隐隐微光,也可在黑暗发亮,不必成为火炬。”作为共青团员,天源小区三位“姐妹花”困难朝内留给自己、服务朝外温暖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谱写着属于新青年时代的壮美青春华章,我们坚信志愿“精神火种”必将“星火成炬”,让新冠肺炎 病毒“无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