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浏览:3783次 时间:2022-08-08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城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夯实六项基础,打造四个平台,健全五个机制,形成创建“1645”工作模式和经验,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局面。

突出主线,聚焦六项基础工作,共建守望相助的时代家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作为创建工作第一议题,及时召开全区民族工作会暨示范区创建动员会、区委常委会等会议,制定印发《城东区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等文件,精心部署、压茬推进,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全力打造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长廊,开展戏曲进乡村、《寻城记》民族美食探店、元宵佳节喜相逢 温暖和谐一家亲等活动,全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唱响了新时代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夯实。精心打造城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馆,全面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历史沿革,全省首个集学、视、听、读、宣、做综合一体的宣传教育平台建成,其中东关清真大寺展厅接受了国家、省市领导莅临指导和5000余名全省各族群众观摩。全区上下守正创新,搭建各层面交流载体,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重大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35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13个惠民项目加快实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齐头并进,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盈实。全面依法管理宗教,落实县级领导包保寺院、三级宗教工作网络责任制、积极探索开展五进寺院活动,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基础更加稳固。围绕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民服务便捷高效,八五普法活动成效显著,上半年压降发案提升破案率的目标基本实现,信访案件受理率、办结率、满意率,参评率均为100%,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谐基础更加坚实。

凝聚共识,锚定建设四个平台,共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十进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迈上新台阶。深化石榴籽家园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红色骑士、石榴籽民情服务驿站等富有东区特色的红石榴品牌,各民族水乳交融、和睦相处的共居大家园全面深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系统学习活动,打造5家省市级示范点,开展先进评选推荐,加大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创建和培育力度,文化嵌入、心理嵌入的共学大课堂深入人心。搭建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平台,推行微心愿”“回音壁等为民服务模式,发挥仆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团体作用,开展邻里会”“抗疫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各民族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共事大平台初步呈现。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打造社区欢乐大舞台,组建石榴籽文艺队伊莲手工编织队等团体。各类创建品牌亮点迭出、硕果累累,区税务局唱响四部曲,用心用情办实事;东兴社区五家品牌汇聚民族情,共筑团结幸福里;晓泉小学泉韵文化润童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族少年儿童心灵深处,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的共乐大舞台精彩纷呈。

强化保障,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坚持全方位统筹推进落实。坚持压实责任、强化保障,推动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工作专班,着力构建统筹部署、协调督办、强化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健全协调联系机制,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统筹辖区资源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健全清单推进机制,制定责任清单、小区民族构成清单、创新工作清单、石榴籽队伍清单、石榴籽活动清单,形成5张清单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督导考评机制,不定时开展联合督查、镇办交叉督导、学习观摩、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督导工作,其中东兴社区、晓泉小学和东关清真大寺多次承接国家、省市级观摩。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建立创建工作成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与年度考核有机挂钩,定期验收通报,做到评先评优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考评体系,有效发挥了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