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韵家口镇强化“五个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出实招见实效
浏览:2367次 时间:2022-10-09 来源:和谐东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韵家口镇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基层治理出发点与落脚点,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治理堡垒。一是聚焦“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完善领学促学、述学评学、逢会必学等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创新“六学六有”学习模式,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观摩学习5次、专题讲座12次,以党史学习教育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强化组织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深化“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四方联动治理模式,着力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服务平台向基层覆盖,优化党群阵地建设、从严抓好党员教育、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实现基层党建与服务管理“双覆盖”。二是围绕“党建引领共建融合”发展理念,以“四联四共”工作法为基石,建强筑牢“红色物业”党群服务阵地,在平辉物业探索建立“五心”党建工作品牌,以红色特质、党建温度谱写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是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定格、定员、定责、定岗”四定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3个大网格、78个子网格、组建308名网格员,全面构建“组织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管理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强化机制引领,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结合“135城中村”治理模式,打造王家庄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田园泮子”草灰焜锅馍馍、“劳务公司”等项目,着力破解“城中村”经济发展、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难题。二是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构建“1+X”联盟服务体系,分类组建15支特色化、专业化党员志愿队伍,组织联盟单位2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隐患排查、安保维稳等重点工作,由点成面发挥联盟服务作用。三是实施“平安守望”工程,完善信访工作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班子成员、联点干部、驻村律师、包片民警、小区业主、治保积极分子等纳入“平安守望”微信群,适时推送民生保障、平安建设、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真正做到邻里守望、共享平安。截至目前,“平安守望”工程已覆盖全镇9村4社区、建立微信群140个,处理苗头性不稳定因素11起。

强化服务引领,优化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全面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开展特困供养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失独家庭等困难家庭慰问帮扶。探索打造“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新模式,通过红色经典阅读、廉政文化教育、才艺风采展示等方式,让“农家书屋”变身辖区群众“精神家园”。二是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依托“四微”活动(即微宣传、微心愿、微公益、微服务),结合“主题党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把群众实际需求作为党员志愿服务“风向标”。三是稳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探索建立社区“石榴籽”家园,深入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等工作,共创建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10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践行为民服务使命、共谱民族团结乐章。

强化行动引领,锻造基层治理队伍。一是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成立以老党员、楼栋长、治保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红袖标”义务巡逻队38支,加强对主次干道、沿街铺面、商场超市、公园广场巡查频次,做到预警研判、矛盾化解、宣传引导、应急处置,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织密安全稳定“防护网”。二是持续深化“四方联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试点工作,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原则,采取“社区党组织推荐、镇党委任命”的方式,选任13名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为社区党组织赋予新动能。三是结合全区能力建设工作要求,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真正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变身服务群众“领头员”、重点工作“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治理“全覆盖”、民生诉求“快响应”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