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韵家口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努力打造具有韵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夯实基层基础,培育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组织优势,韵家口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夯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话看评”“述评测”活动,加强“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巩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深化村(社区)“两委”班子培训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打造东兴社区、纺织社区“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新模式,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微综合体”有效提升。构建“1+X”联盟服务体系,开展区域特色的志愿服务、慰问、帮扶、宣传等活动。
聚焦产业振兴,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乡村振兴工作全局,积极探索符合镇域实际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持续深化“城中村”党建联盟,以强村帮弱村方式,加大对泮子山村、朱家庄村等村集体互帮互助力度。协调推动火车站区域商贸、物流、休闲产业发展,促进商贸繁荣和文化旅游消费,拉动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兴消费,小商品、大西部、中庄粮油市场等互助路沿线市场主体繁荣活跃。
坚持绿色发展,守住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全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工作,扎实做好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沟渠、主干道沿线等区域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力度,排除隐患,排查安全风险隐患58条,处置违建自建房11处,整改危房1处。在中庄村试点推广绿色发展融合服务中心,实现线上兑换积分,线下积分兑换商品,推动“绿色村落”建设,积极申报中央和省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多渠道筹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综合改造辖区老旧楼院,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乡村治理有效,稳住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重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平安守望”工程,精细划分网格,建立13个大网格、78个子网格,探索推广网上调解、网上信访、网上议事等网络“枫桥经验”模式,严格落实“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四定原则,成立红袖标巡逻队伍38支、330人,实现镇域综治网格无死角、全覆盖、无盲区。全力协调解决“出嫁女”信访积案4起,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协助开展隐患排查、信息搜集、宣传教育、安全巡视、纠纷调处、服务关心、重点人群管控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村(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管理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
着眼乡村文明,注入乡村振兴的“内生力”。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挖掘本地特色的清廉文化,以打造中庄村特色廉政文化示范点为切入点,培育清廉文化、营造清廉氛围,开展乡风文化、红色文化、清廉文化宣传,助推“清廉村居”建设。依托镇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经常性开展民俗文化节、乡村广场舞、体育比赛、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0余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同时,结合各村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