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
现将城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情况
今年以来,城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退役军人群体思想道德建设,以防范化解涉访退役人员群体矛盾风险为重点,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法治知识学习。主要负责人始终树立法治信仰,坚持作带头学法、克己守法、规范用法的先锋和表率,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精读熟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二是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好在全面依法治区建设中引领示范作用,及时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职工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推动全局法治观念显著提升。三是加强党内法规学习。主要负责人自觉用《廉洁自律准则》的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二、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将法治政府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同步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意识;二是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局内部决策规则,梳理完善局务会、收发文办理等相关流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和“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均由会议研究决定,促进全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三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站制度,使政府文件、优抚政策、人员职责等信息及时依法向群众公开。并结合日常性走访和慰问走访活动向广大退役军人、驻地官兵宣传优抚安置、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法规,使退役军人更好地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法普法,提升法治素养。一是集中开展学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全区能力建设推进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内容,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法律素养,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创新开展;组织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集中学习解读《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进一步夯实了依法依规为退役军人落实权益、化解矛盾的工作基础。二是利用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时段,坚持以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原则开展“法律进军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2次,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一是结合双拥工作特点,在“春节”“八一”期间结合节日慰问、日常性走访、召开服务对象慰问座谈会等方式,向现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退役军人进行点对点、面对面宣传,切实将普法宣传活动落到实处。二是向“精神文明网”“青海日报”“学习强国”“西宁双拥”“夏都新闻联播”“百姓1时间”“和谐东区”等平台投稿并采编30余篇,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拥军优抚政策。
(二)立足职能使命,积极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一是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在春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四大班子走访慰问辖区部队实现全覆盖,送去价值21.58万元的慰问品。严格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对辖区的重点优抚对象、军烈属、退役军人、一线官兵家属等慰问198人次,发放慰问金19.9万元,切实将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二是开展新兵征集、入伍欢送、军属慰问、退役欢迎、教育培训、就业招聘“全链条式”拥军活动,按照《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为24名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家庭敲锣打鼓上门送喜报,发放奖金12万元,并配合市双拥办为2名荣立“二等功”家庭敲锣打鼓上门送喜报,进一步激发建功热情。三是围绕“驻军有需求、政府有责任”的工作理念,协助解决省军区重点事项1件,并协助做好军史馆建设项目保障工作;解决驻区部队铺设光缆施工事项1件。四是为帮助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摆脱困境,不断提高救急济难水平,增强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城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秉持着“勤联系、勤走访、勤帮扶”的三勤工作方式,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在常态化走访慰问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区民政部门及各镇、街道办事处,全面摸排、系统掌握困难退役军人信息,围绕群众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针对身患重病、遭遇突发事件等各自不同诉求“对症下药”,建立“一人一策”分类帮扶机制,对辖区32名困难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给予临时性、过渡性帮扶援助,所作工作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五是作为全省军人退役“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首家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推出士兵退役报到、预备役登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7项高频事项线上“一站式”办理服务。全省军人退役政策落实“一站式”服务观摩会在东区召开,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认可。六是注重军人“三后”问题,积极协调区教育局,解决18名军人子女入托问题,6名军人子女入学问题。主动对接区民政局,帮助1名随军家属安排至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三)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压低信访案件。一是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依托全区“全覆盖”服务保障体系,主动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建立信访工作方案和来访接待台账。健全“领导包案、属地办理、限期结案”的办理责任制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构建了上下相连、左右相通的信访责任网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网评员队伍,全力做好涉及本地区退役军人舆情信息监测、收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舆情风险排查,从源头化解舆情风险。指派专人负责《全国退役军人信访系统》,按照“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要求,统筹推进舆情和事件处置,将法律法规运用贯穿于矛盾调节全过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持续发挥“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为有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解决线上线下信访件共11人次。三是“普法+调解”的工作模式,引导退役军人依法依规表达合理诉求,成功把大量矛盾隐患化解在了基层。
四、存在的问题
虽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有不足。一是对习近平法治建设的学习还不到位,对《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本系统内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频率还不够高,特别是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存在滞后现象,基层退役军人专干政策法规掌握不够扎实。二是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不到位,各成员单位凝聚力不强,与驻军部队开展“法律进军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提高。三是法治宣传渠道形式单一,工作创新不足,宣传范围不够广、知晓率不够高,与联点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频次较低,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够高度。四是缺少法律专业人才,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在学法用法上持续用力。一是严格落实城东区法制建设制度,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职责,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保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二是主动学习、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尤其是双拥及退役军人事务法规及政策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高学法用法潜力和水平。三是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法治建设成效护航退役军人领域和谐稳定。
(二)在互联互动上凝心聚力。一是积极动员各单位与辖区驻军部队开展“法律进军营”系列活动,强化驻地官兵法治观念,切实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二是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规政策,全面落实军人优抚优待政策,全力解决军人“三后”问题,及时为部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共同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法治拥军,为部队官兵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在创新思路上聚焦发力。一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依托“退役军人之家”,为退役军人提供法规政策宣传解读服务,入户开展送法上门活动。二是通过赠送法律类丛书、讲解法律知识、制作展板宣传等创新形式,深入辖区部队、联点社区、人员密集区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