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
现将城东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情况
2024年,城东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并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辖区农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行业领域监督,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深化法治宣传力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要工作有序落实,为推动美丽繁荣新东区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二、需要报告的重点事项
(一)上一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建设情况。
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辖区农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强化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狠抓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为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强化组织引领,压实法治之责。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202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法律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等,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局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集会议,安排部署和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及时研判并化解存在的难题。调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负责人与专干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理论学习,培养法治思维。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班子领导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截至目前,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和党内法规近30次,使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呈现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态势。
(三)健全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水平。制定完善《“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制度》《请假、考勤制度》等8项工作制度,构建完备的党组会议议事决策机制,不断优化“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参与机制,党组会议积极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成员参与,增强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针对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漏洞和短板,及时修订完善了《城东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法(审议稿)》,明确11大类66项“三资”管理范围和内容,筑牢集体“三资”运营“防火墙”。组织召开“四议两公开”联席会,确定林家崖、朱家庄、友谊3个村为第一批试点,对2023年度16项重要内容重新公开公示,并立足实际延伸溯源至以往年份,保障村民权益。
(四)落实信息公开,强化监管效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年内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4家、动物诊疗许可证3家。严格遵循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与区信息中心对接,严格按照要求在“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政府官网”定期公开、定时更新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主动接受广大社会群众监督,提升农业农村工作的透明性、民主性和利民性。建立健全宣传信息“三审三校”制度,全方位报道业务工作开展经验做法,让群众及时知晓全区涉农工作的动态信息,当好舆论引导的宣传者、践行者、守护者。今年以来,各类工作信息累计被“央广网”“精神文明网”“和谐东区”等媒体平台刊发、转载20篇次。
(五)加强行业监管,依法履职尽责。以全面排查辖区10家农资、兽药店铺是否使用违规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排查辖区农牧业龙头企业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情况2次,整治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私自倒卖和非法收购不合格生鲜乳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畜禽养殖安全隐患排查23次,对畜禽养殖环节是否使用瘦肉精、禁用兽药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持续做好重大动物防疫工作。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定量检测96批次,监督抽检20批次,有效确保了辖区“菜篮子”质量安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切入口,重点围绕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建设项目3个方面开展监督指导30余次,下发《工作提醒函》3期,共排查出“三资”方面合同签订不规范、债务化解不及时等问题35条,督促整改问题30条,整改率为85%,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权益。
(六)增强部门联动,形成共治合力。制定《关于在全区征集“农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赌博违法犯罪、涉毒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辖区各村广泛张贴转发,联合韵家口镇派出所等,对辖区各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赌博违法犯罪等行为进行实地走访摸排,有效提高了辖区群众对“村霸、家族宗族黑恶势力、赌博、涉毒”等违法犯罪的知晓率,进一步增强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警民携手”的良好氛围及辖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截至目前,暂未摸排和接收到各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赌博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和投诉举报。同时针对市委农办“有诈骗份子以领取扶贫专项资金为名,骗取村民财产的资金”的提醒,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向全区农民朋友转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条温馨提示》,尽量避免村民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七)深化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工作着力点,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切实加强涉农领域普法宣传活动,紧盯干部下乡、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法律宣传主题活动6次,受益人群达万余人。牵头组织“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城东区主场日赛事活动和2024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通过文旅搭台,大力开展法治宣讲,展示全区“三农”新成就和农民新风貌。结合2024年城东区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三促”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抽调30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15个宣讲工作组,分赴辖区各村集中利用30天时间开展“一学三促”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能领会的典型事例和通俗语言传递党的声音。各村累计宣讲近650次,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2500余份。
(三)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尽管我局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干部职工法治理念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存在满足现状,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普法宣传形式有待丰富。在日常普法工作中,虽按要求完成普法工作,但是宣传方法较为老旧,结合科普工作加强法治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三是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落实还不够理想。通过城东区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城东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还不够及时。
(四)下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及主要安排。
区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强化宣传实效。继续做好法治宣传与学习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分赴辖区各村广泛开展党的惠民政策和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持续增强农民法治观念、法律常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提升工作效能。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力度,聚焦“关键少数”带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发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带头开展年度述法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三是优化工作流程。针对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调整变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局的行政事项、普法事项及政务服务事项分类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依据充分、科学合理的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切实体现依法用权履责。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持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化解、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切实整治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培植好经验,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法治政府建设质效。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根据中共西宁市城东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法治建设督察情况的通报》(东法办发〔2024〕9号)文件反馈的我局“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未公布或未按时限通过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市委依法治市办法治督察后仍然整改缓慢”等问题。我局及时与区信息中心对接,严格按照要求在“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政府官网”“信息公开制度栏”依法公开《城东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目前已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