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2020年,城东区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90所,其中,大学有青海民族大学1所,中职学校2所(西宁新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水电职业技术学校)、高级中学4所(三中、十四中、民大附中、民族高级中学)、初级中学4所(七一中学、回中、二十二中、十中)、完全中学1所(昆仑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园山学校、五一学校、青藏铁路花园学校、二十八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师大二附中)、区属小学17所、幼儿园56所。现有在校大学生13890人,高中生6123人,初中生10360人,小学生27067人,在园幼儿11992人(中小学教职工共2622人、中职教职工258人、幼儿园教职工1622人)。
【教育综述】2020年,城东区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座谈会及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期盼值不断提升,教育基本治理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多措并举全力加强思政课建设;校园疫情防控扎实有效;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复检;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面启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显著;绿色校园建设硕果累累;全面完成教育精准扶贫任务;德育文化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校园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教育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杨家庄小学及区第二幼儿园列为全省示范工程;学生学科能力多元化评价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团队助力走向儿童的“温暖数学”;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平安校园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该年,城东区被教育部列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区教育局荣获全区2020年绩效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双优秀单位,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优秀单位;区教育局被评为青海省优秀基层关工委、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周家泉小学、晓泉小学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际村小学成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东关回族女子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晓泉小学荣获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校园文化示范校,东关大街小学被评为红色教育基地,马伟同学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韵家口小学被评为省级法制示范校,康南小学获全省“扫黄打非”示范校、西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点。
【学前教育及资助】实施学前“游戏化”课程建设项目以来,通过“诊断把脉”开展现状调查,分析解剖问题;“对症下药”统一研究思路,确定课程研究维度;“治疗反馈”跟踪指导实践,建立文案模板;“会诊定论”总结梳理经验,形成了研究成果的四个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区“区域性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硕果累累,在全市率先组建城东区幼儿游戏化课程资源库,保教质量得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要求,按照2020年我区普惠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城馨丽锦、韵城小区等6所在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
2020年为各类贫困家庭学生建立数据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城东区建档立卡学前阶段贫困学生228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867人,共计1095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因贫辍学。2020年学前教育资助发放幼儿总人次为9731人次,发放资助金总金额共计399.3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1270人,补助金额共计31.8625万元;为区属小学在校学生46249人免费发放循环教科书,共拨付178万余元;高等教育阶段为96名城东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给予路费补助,资助金额8.75万元。为182名城东区户籍大学新生或在校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共计123.985万元;为城东区4名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发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资助金额4万元。
【教育脱贫攻坚】全力推进控辍保学销号清零工作。2020年底,九周岁户籍儿童应入学2327人,已入学2327,核减率100%;八周岁户籍儿童应入学2445人,已入学2445,核减率100%;七周岁户籍儿童应入学2507人,已入学2507,核减率100%;2020年小升初应入学3270人,已入学3270人,核减率100%。
至年末,城东区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9%,一年级新生毛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08.14%,初中辍学率0,适龄残疾儿童毛入学率99.2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07%,高中阶段入学率104.78%。在校学生中流动人口占比57.8%,少数民族占比71.2%。
开展“情暖童心·相伴成长”主题关爱活动,与794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放教育资助金,配发学习用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内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调整学区分流插班学生,严格管理学生学籍,采取校内调剂、校际调剂、扩班方式综合施策,区属小学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大班额教学班数由2019年的33个降为16个,占比从7.9%降为3.7%,降低4.2个百分点,完成2020年度省、市级消除大班额工作目标。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自2018年5月,区教育局在区属18所小学,省属师大二附小,市属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小学部、二十八中小学部、五一学校小学部,全面启动多元评价改革实验。经三年探索,从评价形式的改变、评价内容的扩展、评价机制的建立,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评价改革实验路径。考试命题实现了以往一张试卷体现不出的学科能力测试,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和路径。考试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引导、调控、激励功能,倒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体现了“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教师更加关注“为学生的学而教”,课堂逐步转变成为培养孩子“一生有用、带得走的能力”的学堂。评测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多元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学业能力提升的乐趣。邀请家长担任测试考官等方式,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测评改革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启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做出了初步探索。
【德育工作】丰富载体,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城东区教育局着力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迎接少代 争做好队员”等主题教育;开学期间组织300余名师生参加红领巾战疫云童谣优秀作品展及红领巾阅读活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亲赴晓泉小学参加“我爱我的祖国”庆“六一”全省少儿作品展暨校园文化活动,现场展示得到嘉宾的一致好评。着力打造西宁市红色教育基地(西宁市东关大街小学)红色展览馆宣讲团,召开全省基层关工委工作现场交流会,省关工委名誉主任桑结加、省关工委主任白玛、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启中等领导莅临红色展览馆。
【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区教育局成立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建立完善“一校两案”“一班一策”,严格落实“六项制度”“十个到位”等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落实落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点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投资330万元为学校、幼儿园配备热成像仪、帐篷、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不断强化物资保障。春、秋季学期开学期间,城东区教育局压实“五个责任”,多次组织召开开学评估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城东区各级各类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评估方案》,修订评估细则,建立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局机关干部联校包干蹲点制度,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多部门成立开学评估工作组,对开学准备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辖区各级各类学校、所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全部顺利开学。各校园主动与区疾控部门加强沟通,形成“点对点”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严格执行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及复课证明查验等防控措施,强化健康监测。严格执行“日报送、零报送”、24小时闭校等制度,规范使用“青海信康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校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利用课间操、午休期间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校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隐患,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关注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严格落实师生员工赴外省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外出报备手续,督促全体师生员工做好每日自我健康监测,建立出省返宁师生台账,详细跟踪记录师生员工及家长出省入境动态,并与社区联动,做好报备、隔离、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做到台账准确、不漏一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局邓珊海同志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信息化建设】区教育局以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家及青海省中小学标准化学校配备标准为指导,全面启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区属学校教育信息化及标准化教学仪器装备建设,2020年共投入资金1622万元,为区属学校配备图书80552册、为7所学校教室改造护眼灯76间、为杨家庄等4所学校新建高清录播教室4间、为6所学校新建计算机教室12间、为11所学校新建班班通212套、为18学校及13所幼儿园所配备热成像测温仪65套、为18所学校配备教师办公机150台、为杨家庄、东方小学安装监控广播电话2套。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配备进一步增强了我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下达教育项目开工率100%,实施完成东方小学改扩建和杨家庄小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两个项目已于秋季开学完工投入使用;杨家庄小学改扩建及城东区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综合文体楼、保教楼主体封顶已完成,计划于2021年完工投入使用;启动实施曹家寨学校改扩建及城东区第三幼儿园建设项目;开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整治,投资600万元实施部分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维护,进行功能室装饰装修、围墙改造、水厕改等工程,提升学校的办学环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争取专项资金6531万元,已按目标责任书全面完成任务。
【教师队伍建设】推进“12345+N”特色教研成果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吴正宪工作站青海分站”“立人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举办“走向儿童的温暖数学”主题成果展示,开展“精品课程推介”“立人课堂”系列活动,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区域优秀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大批优秀教研人才脱颖而出;举办城东区第一届校长论坛,组织开展教研联盟岗位练兵、教学竞赛等,申报省、市、区级教科研课题,推进督询诊评跟进式调研,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诊把脉,初步形成特色教研共同体发展模式;继续深化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科评价体系,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能力评测活动,提升课程品质和育人质量;强化教师考核管理,制定完善《学校聘用校代课教师暂行规定》《城东区教师调动管理办法》等制度,年内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59名,其中教师占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8.9%;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监测时间节点和要求,程序规范,监测过程安全,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区)工作。
【体育艺术健康】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城东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各学校广泛开展早操、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承办青海省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城东分营足球联赛,举办全区小学生、教职工篮球联赛,全年申报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排球、足球特色学校,全面提升校园体育建设水平;开展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建成园山回族小学、八一路小学少年宫,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宫一品牌”格局;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投入资金50万元为区属学校2万余名学生进行免费体检,提高学生健康体质;运用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倡导低碳、文明生活方式,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为抓手的环保和生态实践活动,打造3所“绿色学校”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