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城东区正式下发《西宁市城东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出台《规划》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有利于破解残疾人工作存在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残疾人民生,加快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决策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和《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三、出台目的
到 2025 年,以“普惠+特惠”为特点的残疾人生活保障再提升,以专业化、精准化、社会化、数智化为目标的残疾人公共服务再完善,以消除歧视、促进平等为诉求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再强化,以深度融合、全面共享为特征的友好环境建设再深化,争取残疾人事业走在全市前列。
四、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规划》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划背景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区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明确了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提出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一是健全更高水平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提升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强化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与救助。二是健全更加精准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建立残疾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三是健全更高质量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强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保障,提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巩固残疾人集中就业,促进残疾人多形式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援助;四是打造残疾人托养庇护品牌。完善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能力建设,增加残疾人托养庇护有效供给,推动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规范化;五是打造残疾人教育文体品牌。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健全残疾人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提升残疾人公共文体服务;六是打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品牌。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提高残疾人生活无障碍品质,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七是打造扶残助残与志愿服务品牌。营造扶残助残浓厚社会氛围,加强助残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八是建设体现“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标杆,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加大残疾人法律救助力度,完善残疾人信访办理机制;九是建设匹配“重要窗口”的残疾人组织队伍标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完善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各部门、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分工,共同抓好规划组织实施。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强区域联动。坚持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合作共赢”为原则,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康养服务互助、教育就业互帮、权益保障互联、宣传文体互促、残联建设发展经验互学的区域一体化助残服务新模式。四是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完善规划指标评估体系,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强化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的评估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