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城东区应急管理局“夏季避暑”温馨提示
浏览:434次 时间:2025-07-16 来源:和谐东区

全区广大居民朋友们:

近期,全国多地进入“烧烤+蒸笼”模式,我区气温直逼35℃,高温不仅让人烦躁还可能引发中暑、热射病等健康危机。在此,城东区应急管理局在此温馨提示您:

一、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常识系列

(一)什么是高温

高温是我国夏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当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在青海超过30℃就是高温天气啦!青海省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历史上较少出现超过35℃的高温天气,因此将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气定义为高温天气,同时,将连续3天或以上超过30℃的天气定义为一次高温热害。

——依据青海省《气象灾害分级指标》

(二)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吗

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类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高温天气出现时,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减,容易出现疲劳、烦躁等症状,导致人体内部代谢失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高温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有时候会出现干热风,使农作物减产。高温会使草场牧草干枯,影响牛羊采食

高温会加剧用水量、用电量上升,从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高温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火灾等事件的增加

二、高温天气预警

针对高温天气,气象部门会提前发布预警信号。青海的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判定预警标准:

黄色:连续2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或已出现1天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气并还将持续1天以上

橙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红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三、安全隐患清单

(一)高温作业类

1.露天作业未避开高温时段(12:00-14:00仍在户外施工);

2.作业现场无遮阳棚/休息区(高温岗位无降温设施);

3.未配备防暑急救药品(现场缺藿香正气水冰袋等);

4.高温作业未佩戴防护装备(如隔热手套、防护面罩缺失或未使用);

5.疲劳连续作业(高温环境超4小时未轮休)。

(二)电气安全类

1.配电箱进水或暴晒(露天电箱无防雨防晒措施);

2.移动电工具未接地(电焊机、切割机缺PE线);

3.电线绝缘层老化破损(高温加速线路老化未更换);

4.雷雨天使用非防爆设备(易燃区域用普通电器);

5.湿手操作电气设备(作业后汗手直接触碰开关)。

(三)危化品管理类

1.危化品仓库超温存放(温度>30℃,如油漆、酒精);

2.气瓶露天暴晒或无遮阳棚,无防倾倒措施;

3.禁忌物料混存混放(如酸与碱同柜存放);

4.泄漏应急处置物资缺失(无吸附棉、灭火器失效);

5.雷雨天进行危化品装卸(未停止露天装卸作业)。

(四)有限空间类

1.进入前未强制通风(如污水池/储罐未通风30分钟);

2.作业时未检测气体(未测氧含量、硫化氢浓度);

3.无应急救援装备(现场缺呼吸器、安全绳等);

4.监护人员擅离岗位(进入后无人全程监护);

5.盲目施救(发生意外时未佩戴防护入内)。

(五)人员行为类

1.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2米以上平台未挂安全带);

2.特种作业无证操作(无证进行电焊、叉车作业);

3.穿戴不规范作业(穿拖鞋、赤膊在车间操作);

4.动火点旁堆放易燃物(焊接10米内有纸箱/油桶等可燃物);

5.厂区水域无警示防护(景观水池缺“禁止游泳”标牌)。

四、夏季高温防中暑指南

(一)预防中暑:“三要”

1.要防晒,户外作业戴宽檐帽、穿浅色透气衣物,避开高温时段12:00-14:00。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建议26℃左右;

2.要补水,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1杯,约200ml),出汗多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忌用咖啡代替饮水;

3.要休息,高温下每工作1-2小时,到阴凉处休息15分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作业。

(二)识别中暑:抓住“信号”

1.先兆中暑:头晕、口渴、多汗、乏力要立即休息;

2.轻度中暑:面色发红、皮肤灼热、心跳加快要急需降温;

3.重度中暑:高热、抽搐、昏迷、无汗要立即送医。

重点提示:出现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时,必须停止工作!

(三)急救措施:黄金5步法

移: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

脱:解开衣扣、腰带,脱掉外层衣物散热;

降:物理降温:冷水擦拭全身(重点腋下、颈部),冰袋敷大动脉处。忌用酒精擦拭、忌冰水浸泡;

补:清醒者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如淡盐水),昏迷者禁喂水;

送:出现高热、抽搐、昏迷时,立即拨打120,同时持续降温直至救援到达。

(四)特别提醒

1.高温持续,安全不容松懈,各行业部门要加强各领域内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行业指导,督促各领域压实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全力保障全区夏季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安全红线底线;

2.调配工作时间:露天作业实行“抓两头、歇中间”,提供遮阳棚、清凉休息区;

3.备急救物资:工作场所配备人丹、十滴水、冰袋、电解质冲剂、急救包等,并定期检查;

4.培训全员:确保每位员工掌握中暑识别和急救操作。